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喀喇沁旗各部门密切协同、高效联动,推动“三项计划”落地落细落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切实做好组织保障,坚实“三项计划”强基工程。按时组织召开喀喇沁旗“三项计划”工作推进会,结合本地实际状况制定喀喇沁旗“三项计划”工作方案、成立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落实“三项计划”作为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强基”工程,为计划顺利推动提供坚实保障。
搭建三个平台,探索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一是搭建主题交流平台。喀旗各级各类学校以“两月一周”为契机,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活动、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120余次,覆盖师生2万余名。二是搭建研学活动平台。教育系统结合旗域内九大研学教育基地,全力搭建起中小学生各类主题研学活动活动平台,让各族青少年在人文自然、劳动、红色文化、民族团结、冰雪旅游、生态文明等研学活动大课堂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搭建联创共建平台。喀喇沁旗团委、宁城县团委、喀喇沁旗民委、宁城县民委联合主办了“燕山北麓山相连 喀宁少年心连心”喀宁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暨“石榴籽”联盟仪式,共有近100名各族青少年参与其中。联创共建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团委联系各族青少年的纽带作用,实现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结对帮扶活动,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高质高效协同发展。

实施三项举措,开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局面。一是实施空间互嵌。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为抓手,打造民族团结宣传栏、民族文化展板,集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花山社区、向阳社区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打造民族团结宣传长廊,嵌入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公约、居民守则,营造各族群众和谐友善的浓厚氛围。二是实施文化互嵌。各乡镇街街道以“两月一周”和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文艺演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文化节、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分享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100余场次,深入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加强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融”,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是实施服务互嵌。将基层治理与互嵌式发展有机结合,结合基层的实际,充分发挥网格员的联系群众的作用,在日常各项服务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解决各族流动人口实际困难,开展各民族之间厨艺比拼等活动。

探索“旅游+N”发展模式,激发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动能。一是“旅游+会议”,以会促建双丰收。结合全旗旅游发展大势,结合“清新喀喇沁 健康生态游”理念,将全域全时统筹,明确精准共享发展。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人民满意为遵循,结合本地民族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喀喇沁旗作为2023年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的重要观摩点,来自各地区各部门300余人参加其中,通过旅游大会形式促进跨区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旅游+研学”,寓教于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王爷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分众化开展好主题研学课程,针对各族青少年做好“遇见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等研学课、针对党员干部继续推出集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研学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研学课通过民俗知识讲解、少数民族趣味运动会、民族形象笔绘等方式,打破传统观学模式,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在旅游和研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前已有2000余人参加其中。“旅游+非遗”,加强文化认同。王爷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国家旅游日以及五一期间开展非遗文化展出、民族美食售卖、特色活动服饰体验、亲子粮食画等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共吸引旗内外各族群众近万人,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清新喀喇沁 健康生态游”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赤峰市人民政府



蒙公网安备15042802150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