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垂青的大美喀喇沁,在轮回旋转中挥舞着人们对塞北江南最瑰丽的想像;巍峨屹立的马鞍山,在缤纷绚丽中牵引着人们对漠南山峰最深情的眺望;蜿蜒流淌的锡伯河,在潺潺跳动中律动着人们最嘹亮的歌唱。走进内蒙古,这里有清新喀喇沁!

有一种天色叫“喀喇沁蓝”。走进喀喇沁,无须望眼欲穿,梦想的翅膀就会自由飞旋。绿色帷幕覆盖的群峦叠嶂与蓝色水彩写意的万里苍穹,不经意间展露了天下美林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触手可及的清澈蓝、千变万化的薄纱白、展翅翱翔的雄鹰和空灵辽远的遐思,氧离子把游人对诗和远方最深情的向往牢牢定格在了美林谷,松针为毯、绿茵为窗、美林蓝把对梦和幸福最奢侈的愿望变成了近在咫尺的美好现实。

有一种底色叫“喀喇沁绿”。走进喀喇沁,无须浓墨重彩,眼前随处可见的绿色曲线自然天成。地理经纬的大开大合,成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生态天赋,也激活了草原人民与生俱来的绿色崇拜和生态信仰。山里山外,谷里谷外,河里河外,不同层次的绿充斥着的眼,味道都是“清心”的。这鬼斧神工的生态杰作,群山起伏着的巍峨身躯的磅礴气势,曾经游牧文明与农牧文化的风雨沧桑,粗线条描摹着曾经的历史轨迹,由今天静静的大自然来装扮,大手笔渲染出自然万物进化演替的生态脉络,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划出靓丽的风景。

有一种水色叫“喀喇沁青”。走进喀喇沁,无须诗情画意,心灵的港湾就会安静祥和。远古的“山戎部落”、幽静的美林谷、恬静的亚太森林小镇、福意的康宁寺、穿石的滴水壶、傲人的玉女峰和浮光跃金的湖水,这里是茅荆坝北坡的一块圣地,犹如飘荡在内蒙古大地上的多彩哈达,精彩诠释着草原大地上亮丽风景的粗犷豪迈、每一条山麓的雄奇险峻、每一道沟谷的婉约秀丽,在纵横交错中升华着地理人文艺术,在一衣带水中温婉着乡愁乡情乡恋。

有一种月色叫“喀喇沁情”。走进喀喇沁,无须蓦然回首,记忆的廊桥就会灯火阑珊。落霞归去、夜幕降临、旅游公路、乡间公路旁点缀的路灯,在月光与灯火的扑朔迷离中呈现出另一番朦胧景象。那种恍若隔世的梦幻感、曲径通幽的神秘感、叹为观止的差异感,总能以别开生面的情愫和惊喜向心灵深处渐次推移。夜静的不可思议,月亮的身影让你徜徉在夜色深处,唯独松涛声使你发觉这不是一幅油画,明月当空点缀了一抹耀眼华彩,为繁星闪烁的人间仙境平添了几许浪漫情怀,让你驻足留恋!
有一种音色叫“喀喇沁韵”。走进喀喇沁,无须曲高和寡,生命的天籁就会穿越云霄。这里既是生态的摇篮,也是游子的故乡。这里的每一次赛跑、每一次速滑、每一次欣赏,都是当地人对生态的礼赞、对生活的祝福、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崇拜绿色和红色,所以说话和唱歌就像绝世天籁一样优美嘹亮;他们敬仰山脉和河流,所以走路和跳舞就像高山流水一样的雄壮妙曼,深情表达着对绿水青山最本真的热爱。

有一种成色叫“喀喇沁红”。走进喀喇沁,这里有历史文化脉理、生态文化脉象、红色文化脉络、旅游文化脉博,深厚涵养着喀喇沁人纯朴善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里是革命老区,传承着的革命情怀和红色基因,让喀喇沁人在促进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喀喇沁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人民希望,让鲜红的党旗在清新喀喇沁高高飘扬!(图/李复明)
赤峰市人民政府


蒙公网安备15042802150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