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西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全旗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辖7个镇、2个乡、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1214个自然村,14个社区,总人口34.12万人,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以蒙古族和满族为主,其中蒙古族15.7万人,满族2.8万人。2024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5.1亿元,增长6.3%;规上工业产值实现402.8亿元,增长1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525.4万元,增长5.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8956元和18677元,分别增长5.6%和7.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于全市前列。
(一)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喀喇沁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守卫者”,于公元1635年立旗,迄今已有近390年的历史。旗内以亲王府、咸应寺、龙泉寺、灵悦寺、康宁寺、福会寺、三德观为代表的“一府五寺一观”蒙元、清代文化独具特色。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建府时间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境内现有和硕端静公主陵、耶律琮墓、汉燕长城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05处,文物保护单位34处。甘苏庙庙乐、藏传佛教密宗乐舞、榆鼓制作工艺等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自然风光秀美壮丽。全旗森林面积2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8%,居赤峰市首位。境内现有旺业甸、王爷府、大牛群、马鞍山4个国有林场,有马鞍山和旺业甸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马鞍山林场、王爷府林场被认定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近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旗有王爷府博物馆和美林谷滑雪场2个4A级景区,马鞍山红酒庄园、山戎部落2个3A级景区,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玉龙川旅游区、毛泽东造像博物馆3个2A级景区,初步形成以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体验基地、美林谷亚高原休闲度假区、山戎部落旅游区、王爷府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马鞍山景区、玉龙川田园综合体等景区为核心,以古山、三家、砬子沟、雷营子、林营子等乡村旅游为重要辅助,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为一体的“全域皆风景,四季都能游”的旅游格局。2024年,喀喇沁旗旅游接待32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7.2亿元。喀喇沁旗是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林营子村、雷营子村、马鞍山村获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古山村、三家村、十家村、美林村、砬子沟村获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雷家营子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好客雷营子文化旅游公司获评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砬子沟森林康养人家被认定为“中国森林康养人家”,美林村被认定为“自治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王爷府镇美食街获首批“内蒙古味道”授牌认定。
(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旗年末耕地面积66755.28公顷,正常年景粮食总产7亿斤以上,家畜饲养量100万头只左右,全旗肉鸭饲养量4200万羽,屠宰产能达到5200万只,全旗设施农业综合占地面积达15.89万亩,王爷府镇被评为“中国番茄之乡”。喀喇沁旗是中国北方道地药材主产地,是中国五大绿色中药材基地之一,中药材种植面积15.8万亩,防风、黄芪种苗分别供应全国50%和90%以上,北沙参、桔梗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牛家营子镇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中药材(蒙药材)产业集群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牛家营子镇道地中蒙药材基地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发展林菌、林药5万亩,林下养殖3万头只,林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喀喇沁旗已经成为国家林草局林业经济联系点,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喀喇沁旗羊肚菌、牛家营子桔梗、牛家营子北沙参、喀喇沁旗肉鸭、喀喇沁旗苦荞、喀喇沁赤松茸纳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喀喇沁旗赢久牌苦荞米斩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喀喇沁羊肚菌荣获“最受欢迎产品”称号。喀喇沁旗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旗、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喀喇沁旗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四)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喀喇沁旗紧邻赤峰中心城区,距北京380公里、承德130公里、锦州港280公里,赤锦、赤沈、京通铁路和赤凌一级公路、赤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赤大、赤朝、赤通高速公路在辖区交汇,赤峰玉龙机场坐落境内,依托赤峰高铁,喀旗已进入环京2小时经济圈,是全市乃至全区进京出海最便捷的地区之一。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1735.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56.67公里/百平方公里。构建了以大广高速、赤朝高速、赤凌一级、国道306线、省道206线为骨架,以1388.67公里的“农村公路”为经络,以玉龙航空、叶赤铁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
(五)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实施和美新区与锦山城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和美新区是赤峰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环城水系景观带贯穿园区,商贸区建成面积达到155万平方米,入驻各类商贸企业1000余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453亿元,实现税金10.76亿元,配套建有公立幼儿园及小学、高端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体检中心各1所,公园2处。陈营子片区“两街两桥两路”,钢铁大街、铁南大街、迎宾大街下穿丹锡高速公路等工程建成通车,在良好基础设施的带动支撑下,和美新区全面融入赤峰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成功引进蒙东能源集团、大连畅彤实业等21家企业来此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以家居建材、汽车贸易、医药物流、总部经济、配套住宅、商贸物流等业态为主的“城中有产、产中有城”的发展格局。锦山城区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休闲小镇,总投资9000万元的马鞍山外环路建成通车,谋划启动了总投资4.34亿元的锦平大桥改造、锦山绕城公路和4条下穿高速公路建设,打造了湖滨体育公园、水上公园、南北山生态公园等镇区“十分钟半径休闲圈”,北方山水园林城镇风韵初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5.4%。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省道206线赤峰至茅荆坝段改造、国道306线改造、王爷府绕府公路、王爷府镇白太沟至砬子沟、金家店至山戎部落景区公路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下大力气打通了美林镇孟家店至河北省围场县兰旗卡伦乡锦善堂段蒙冀旅游公路,让马鞍山和塞罕坝两个总书记视察点联为一体,构筑了一条生态文明体验长廊、文化旅游观赏长廊和乡村振兴示范长廊。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六)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推进教育、医疗等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实现了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与和美学校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投入1.8亿元实施了喀喇沁旗锦山中学和美分校建设项目等4个教育重点建设项目。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7.1%,600分段以上77人,985、211重点名校录取214人。三年考录清华北大27人,居自治区旗县区前列。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突显,19家公立医疗机构全年总收入达2.12亿元。着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0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14个,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7场,提供岗位5770个,达成就业意向327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注册成立喀喇沁书法家协会,马鞍山文化旅游教育研学基地列入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喀喇沁旗文化馆入选“公共文化云基层智能服务端首批典型应用案例”,喀喇沁旗荣获自治区首个“书法之乡”称号。顺利完成敬老院整合达标提升工作,医护型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正式投用,完成3所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升级改造任务,37所村级养老服务站挂牌成立,237户适老化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着力解决房地产办证难历史遗留问题,两年来解决了1.35万户群众房产证办证难题,并带动解决了群众办理户籍、就近入学、贷款抵押、创业就业等各项民生大事。投资2669万元实施了喀喇沁旗殡仪馆项目,使用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旧馆得到全面升级。
(七)发展潜力动能巨大。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聚力培育壮大肉牛、肉鸭、中蒙药材、设施蔬菜、铜酸冶炼、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9个主导产业和林业经济优势产业,农牧业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商贸物流年销售额实现120亿元。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美产城融合示范区、锦山产城融合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农畜产品加工园6个平台载体,招引落地蒙东医药现代物流产业园、和美花园酒店、九牧合年产45万吨饲料、娜兰肉业肉牛(羊)屠宰、百草宗仓储物流及康养旅游综合开发、瑞源新型建材、达盛堂中药材饮片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积极促进有效投资,成立10个重点工作推进组,25支招商小分队,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60余次,签约项目43个,实现到位资金43.48亿元。通过积极“跑区进厅”,共争取到位各类资金102.54亿元。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出台农牧业产业发展23条、工业园区招商引资10条、文旅融合发展14条等系列优惠奖励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3亿元。2024年,“诚信建设投诉”接待室共受理投诉咨询46件,已全部办结,全旗12345热线共受理涉府诉求88件,已全部办结,解决率100%、满意度100%。2024年,已开展帮办代办服务600余次,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办件28752件。

网站首页
走进喀喇沁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蒙公网安备150428021504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