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政府网站!
旗情概况
赤峰市喀喇沁旗简介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赤峰市西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全旗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人口34.3万人,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以蒙古族和满族为主,其中蒙古族15.65万人,满族2.85万人。2021年,喀喇沁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4亿元,同比增长8.6%,居全市第1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14.0%,居全市第3位。规上工业产值320亿元,同比增加42.2%,居全市第2位;工业增加值实现29.4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1.3%,居全市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居全市第6位,增速37%,居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亿元,居全市第8位,增长6%,居全市第5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23元,居全市第7位,同比增长8.6%,居全市第9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08元,居全市第9位,同比增长7.5%,居全市第10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5元,居全市第6位,同比增长10.9%,居全市第9位。喀喇沁亲王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喀喇沁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守卫者”。喀喇沁于公元1635年立旗,迄今已有近390年的历史。旗内以亲王府、龙泉寺、灵悦寺、康宁寺、福会寺、三德观为代表的蒙元、清代文化独具特色。喀喇沁亲王府是国内现存建府时间最早、封爵等级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现有和硕端静公主陵、耶律琮墓、汉燕长城等各类历史文化遗址605处,文物保护单位34处。甘苏庙庙乐、藏传佛教密宗乐舞、榆鼓制作工艺等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自然风光秀美壮丽。全旗森林面积26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8%,居赤峰市首位。现有旺业甸、王爷府、大牛群、马鞍山4个国有林场,有马鞍山和旺业甸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旗有王府博物馆和美林谷滑雪场2个4A级景区、马鞍山红酒庄园、山戎部落2个3A级景区,初步形成以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基地、美林谷亚高原休闲度假区、山戎部落旅游区、王府博物馆、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玉龙川田园综合体等景区为核心,以古山、三家、砬子沟、雷营子、林营子等乡村旅游为重要辅助,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喀喇沁旗是“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雷家营子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好客雷营子文化旅游公司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林营子村被文化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古山村获评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塞外仙境——马鞍山(三)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现有耕地79万亩,正常年景粮食总产6亿斤以上,家畜饲养量100万头只左右,硬果番茄种植面积6万亩,王爷府镇被评为“中国番茄之乡”,北沙参、桔梗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和60%,是“全国生态农业试点旗”“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五大绿色中药材基地”之一,牛家营子镇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喀喇沁旗羊肚菌、牛家营子桔梗、牛家营子北沙参纳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水资源总量1.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66立方米。境内已发现矿种23个,各类矿床矿点160余处,已探明黄金储量6.2吨,煤炭储量3900万吨,萤石储量100.6万吨,石灰石储量9948万吨,珍珠岩储量664.6万吨,沸石储量278万吨,大理石储量12万立方米。(四)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喀喇沁旗紧邻赤峰中心城区,旗政府所在地锦山距北京380公里、承德130公里、锦州港280公里,赤锦、赤沈、京通铁路和赤凌一级路、赤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赤大、赤朝、赤通高速公路在辖区交汇,赤峰玉龙机场坐落境内,依托赤峰高铁,喀旗已进入环京2小时经济圈,是全市乃至全区进京出海最便捷的地区之一。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1382.6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45.3公里/百平方公里。构建了以大广高速、赤朝高速、赤凌一级、国道306线、省道206线为骨架,以1067公里的“农村公路”为经络,以玉龙航空、叶赤铁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五)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休闲小镇,锦山城区形成了“六横五纵”的城镇主体框架,打造了湖滨体育公园、水上公园、南北山生态公园等镇区“十分钟半径休闲圈”,北方山水园林城镇风韵初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5.4%。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道306线改造、土城子机场战备路、大广高速牛家营子互通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是“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六)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推进教育、医疗等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和改扩建锦山一幼、锦山三幼、和美仁德小学等各类学校6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个,旗综合医院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综合医院、中蒙医院晋升二甲医院,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1.4%,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高标准建成锦山全民健身中心、老年康养院、文化站、养老院、电影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七)发展潜力动能巨大。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锦山、和美2个产城融合示范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赤峰新型建材产业园区、赤峰新材料产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聚力发展肉牛、肉鸭、中药材、设施蔬菜、铜冶炼、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电商物流9大主导产业,在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中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赤峰市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蒙东地区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重要的新材料工业基地、知名的四季旅游康养度假基地、赤峰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全面叫响“清新喀喇沁、健康生态游”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喀喇沁对外知名度、美誉度。
行政区划
辖9个乡镇、2个街道,161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
地理位置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蒙、辽、冀三省区交汇处,居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东与辽宁省建平县相邻,南与赤峰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交界,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接壤,距赤峰38公里,北京380公里,沈阳500公里,锦州港280公里,赤锦、赤沈、京通铁路和国省公路G306、S206线穿境而过,赤大、赤通、赤朝高速公路在辖区内交汇,赤峰军民合用机场坐落在境内,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
喀喇沁旗建制始于后金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原称喀喇沁右翼旗,建旗初人口仅为33000口人,5286户,经过350多年的沧桑巨变,喀喇沁旗已成为塞外一颗璀灿的明珠。喀喇沁旗历史悠久,境内有距今8000—750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6500—6300年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000—5000年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等遗址,距今4200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现和文物出土,考古发掘出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兼营渔猎和畜牧业定居生活。进入夏朝以来,喀喇沁旗大地先后为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奚,契丹,汉,女真,蒙古诸民族领地。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活动在旗境内的先民们弯弓跃马,指点江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据《诗经》《商公布玄鸟》及荀子《成相篇》载:商的先祖契及其子孙,在紫蒙之野和磔石地方生息300余年,紫蒙之野即今老哈河中游两岸。战国后期东胡族对燕国北境构成军事威胁,燕将秦开南沙败东胡,构筑长城,沿线设置五郡,今喀喇沁旗境属右北平郡辖。魏晋后,鲜宇文部东造成建牙帐于紫蒙川。唐贞观年间,设饶东乐都督府、公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属两府。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辽帝吸收汉文化,拓展缰土,创契丹大小字,兴办农牧业,成为雄居北方的强大政权。旗内耶律琮墓葬记载耶琮为耶律家庭中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在辽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旗内发现的辽代文物证明辽朝初期农物业生产兴旺,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贾于市”的繁荣景象。金灭辽后,战争频仍,经济衰退,旗内石泉沟古战场讲述着金戈铁马、血染青山的历史。元朝建立后,喀喇沁旗境属上都路辖区。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济拉玛)为后来迁居喀喇沁地区的兀良哈部的先祖。深山古刹龙泉寺记述在元世祖至元年间,一位姓张名智然的和尚千里迢迢从字西咸宁来到此地传播佛教,兴建寺庙。龙泉寺成为周边地区佛事活动的中心。清朝对大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3年一会盟,各杞萨克旗独立执政,由清廷直接统辖。清廷对蒙旗王公贵族封官晋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杞萨克固鲁思奇布为贝勒,第三任杞萨克班达尔沙晋郡王,第八任杞萨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封亲王衔,地位显赫。十家公主陵虽然陵寝无存,但高大的石牌坊告诉人们,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一位清廷的金枝玉叶、康熙帝的第五女下嫁喀喇沁右翼旗,公主下嫁虽为清廷和亲政策但也为塞外蒙旗带来了手工业、建筑业、园艺种植等技术。为稳定边缰,清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先后9次巡视喀喇沁地区。辛亥革命成功后,喀喇沁右旗杞萨克贡桑诺尔布组建蒙古王公联合会并发表声明“诸王公赞成共和……同建民国”。喀喇沁大地,人材辈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牛家营子下水地杜能温在锡伯河下游修一处无坝自流引水渠,此为喀喇沁旗较大渠灌之始。清嘉庆年间,牛家营子土城子村郭春早进京应试,获取“拔贡”功名,人称“郭拔贡”,其字除文有地亩外,在当地和赤峰还开有几十家当铺、烧锅、粮行、店铺等商号,成为一方豪富。清光绪年间生于喀喇右旗的特睦格图,是全国著名的蒙藏文铅字发明家和蒙藏文书刊出版家,他的发明结束了我国没有正规的蒙文铅印书刊的历史。由他主编、翻译、出版印刷的蒙、满、汉、藏历史、现代书籍多达50余种,并在日、俄、法等国发行。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喀喇沁右翼旗第十四任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加亲王衔贡桑诺尔布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人物。贡桑诺尔布成长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外国列强的入侵,国内政治的腐败使年轻的贡桑诺尔布看到了国家的危亡,民族的危亡,从而走上了拯救民族、振兴民族之路。在国内变法的影响下,他革弊政、兴学堂、举农桑、办工厂,力图使蒙古民族振作起来。在崇正学堂创办之始,他亲手题写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仕,正风易俗有所望于群公”,表达了他改革弊政、振兴民族的信心和决心。在北京他广泛结交进步人士,他同孙中山、严复、梁启超过往甚密,受他们进步思想的启迪,他加入了同盟会,后来还成为国民党理事之一。在北京任蒙藏院总裁期间他创办了蒙藏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材,成为内蒙古近代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喀喇沁大地是革命的仁人志士汗水和鲜血浸润过的沃土,喀喇沁旗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崇正学堂学生举行集会,发表演讲,抵制日货,反对“二十一条”,表达了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的心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蒙古民族的一些有志青年较早的接受了进步思想和理论,他们自觉担负起了寻求真理、拯救民族的重任。出生于大牛群平顶山村,就读于北京蒙藏学校的特木尔马根很早就走上革命道路,他1925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1928年在苏联学习期间加入了苏联共产党。回国后他奔波于蒙古族地区,宣传革命真理,为了本民族的觉醒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不怕被捕,不惧敌人的酷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被选为自治区政府委员,后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常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和特木尔巴尔同期投身革命的乌勒吉敖喜生于四十家子桥头湾子村,早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赴莫期科东方大学学习。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出生入死,为了民族的解放做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工作在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领导岗位。抗日烈士郝瑞廷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刺刀打尽最后一粒子弹,倒在绿水青山之中。杨金鳌、常野、甄朋、王明哲为了人民的解放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农会主任霍进祥数九寒天被敌人剥去衣服浇了冰水,但他誓不屈服,透过身上的冰层,人们仿佛看到了他那颗鲜红跃动的心。和平建设时期,在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下,一大批干部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危险关头冲在前面,优秀共产党员张秀就是其中的代表,虽然洪水吞噬了他年青的生命,但他却永远活在各族人民的心里。“春秋五十度,塞上越千年”,喀喇沁旗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人们更加相信喀喇沁旗面貌在不很长的时间里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喀喇沁旗的人民一定不会愧对祖先,也不会有负于后代,喀喇沁旗一定会跻身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行列,两个文明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资源优势
喀喇沁旗矿产资源富集喀喇沁旗境内已发现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金、铁、铅、锌、钼、煤炭、萤石、石灰石、膨润土、硅石、花岗岩、珍珠岩、大理石等43种。部分矿产保有储量为:煤炭3900万吨,黄金6.2吨,萤石100.6万吨,珍珠岩664.6万吨,特别是石灰岩储量达9948万吨,居华北和东北地区首位,而且品质极高,被称为“华北汉白玉”。喀喇沁旗旅游资源独特喀喇沁山川秀美,碧水蓝天。曾被中国规划设计院专家誉为“中国北方适宜人居城镇之一”。中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蒙古族亲王府、千年古刹龙泉寺、世外桃源美林谷、地质奇观月牙山溶洞、茅荆坝林海、“塞外黄山”马鞍山和美丽宜人的湖滨体育公园、市政广场、市民广场、水上公园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加之锡伯河玉带环绕,生态文明与宜居和谐的喀喇沁交相辉映。尤其是亚洲最大的滑雪场——美林谷滑雪场建成后,更增添了喀喇沁无穷的魅力。
人口民族
总人口34.3万人,其中蒙古族15.65万人,满族2.85万人、回族0.0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0286万人。